
意昂2体育娱乐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宮玉振
經典語句導讀:不管是在戰場還是在商場,面對即將失去的機會,心有不甘的決策者為了重新奪回主動權,在條件並不具備🧎🏻➡️、時機並不成熟的情況下選擇全力一搏,正面強攻,試圖扭轉不利的局面,卻往往會因為孤註一擲而遭受更大的挫敗,如皮克特沖鋒,如Zune敗於iPod。而皮克特式沖鋒的悲劇,會一遍遍地重新上演。
1863年7月3日,美國南北戰爭史上著名的葛底斯堡戰役已經進行到了第三天。在第一天的作戰中,羅伯特·李將軍(Gen. Robert Lee)所率領的南軍由於軍長尤厄爾將軍(Gen. Richard Ewell)的猶豫,未能趁勢攻下關鍵的城南高地👢,從而使北軍利用夜晚從容地加強了防禦工事。在第二天的作戰中,南軍對北軍防線左右兩翼發起的進攻也都未能得手。在這種情況下👊🏻,李將軍決心以剛剛趕到戰場的生力軍喬治·皮克特(George Pickett)師👢,外加另外的兩個師✊,計15000人左右👦🐔,由南軍副司令詹姆斯·朗斯特裏特將軍(Gen. James Longstreet)統一指揮🫰🏻,集中兵力向北軍陣地中央的公墓嶺山脊發起正面進攻,以求在此強行突破北軍的防線✌🏽,奪取戰役的勝利🚴🏼♂️。
朗斯特裏特將軍從一開始就反對這個計劃💂🏿♂️。北軍已經占據有利地形構建了工事,而地形對南軍卻極其不利:進攻發起後,在長達四分之三英裏的路上,南軍將不得不在幾乎完全暴露的情況下承受北軍的炮擊👔☮️;此後南軍將進入一片開闊地,士兵將成為隱蔽在工事之後的北軍步槍齊射的活靶子;再往前走🤽🏼🧝🏿♂️,等待南軍的將是更密集👢、更致命的霰彈殺傷。在這種情況下,進攻部隊所面臨的毫無疑問將是一場血腥的屠殺。朗斯特裏特對李將軍說⏮:“長官💁🏿♂️💁🏽♀️,我從軍那麽多年,是從基層軍官一級級幹上來的,也指揮過各種規模的部隊🐒,從一個排到一個軍🍩,我至少知道什麽是士兵們所力所能及的😫。我認為15000名士兵根本不可能攻破那道防線。”
然而李將軍拒絕接受朗斯特裏特的意見。7月3日下午兩點,三個師的南軍跨出了工事,向北軍陣地發起進攻。正如朗斯特裏特所料👋🏻,這場被後人稱為“皮克特沖鋒”的進攻▪️,很快就變成了一場災難,不到一個小時,擔任攻擊任務的南軍士兵傷亡人數就達到了6500多人,另有近4000人被俘。擔任主攻的皮克特師的傷亡率達到67%👜,3名旅長兩死一傷,11名來自弗吉尼亞的團長6人陣亡🧋、5人受傷,40名校級軍官中26人傷亡。只有100多名南軍士兵攻到了北軍防守的石墻之後,但隨之就全部被殲。令人震驚的傷亡率甚至連李將軍都深受震撼。部隊敗退時,李將軍策馬在官兵間穿梭🧑🦳,口中不停地說🧛🏼♀️:“這都是我的錯,弟兄們👩🏼🎤,這都是我的錯。” 7月4日,傷亡慘重的南軍黯然撤出了戰場🙆。南軍從此失去了戰場主動權🐀,再也沒有能力向北方進軍,葛底斯堡戰役由此也就成為美國南北戰爭史上的轉折點。
在軍事上,向對手設防堅固的陣地發起正面攻擊,向來是兵家大忌。早在2500年前👨🏻🍼,孫子就向將軍們發出了這樣的忠告♿:“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不要攔擊旗幟整齊🎋🖐🏿、部署嚴密的對手,不要進攻陣容堂皇、實力強大的對手👩🦳。《戰爭論》的作者克勞塞維茨也警告說:“對占領良好陣地的強大的敵人進攻是非常危險的👨👩👦👦,這一點是肯定無疑的,而且在這裏應該看作是一個重要的真理💅🏿。”然而👩🏻🦳,當戰場上的將軍們都已經明白👩🏼,除非迫不得已才會向強大的對手發起正面進攻的時候,在商場上,類似“皮克特沖鋒”這樣的故事🧚🏿,卻總是一再發生。
2006年10月👨🏿💻,微軟推出數字音樂播放器Zune,向蘋果的iPod發起了猛烈的挑戰。時任微軟CEO的鮑爾默在Zune發布後高調預言:“Zune將最終擊敗iPod,成為最受歡迎的媒體播放器🧙🏽♂️。”擔任微軟娛樂業務副總裁的布賴恩·李也表示,隨著微軟逐步推出更多型號的Zune並在全球範圍內廣泛銷售,Zune將最終成為數字音樂播放器市場的領導者。微軟高層還聲稱,微軟已經做好了幾年內不贏利、用錢砸市場的準備。比爾·蓋茨也信心十足,親自走上西雅圖的街頭,向公眾展示微軟推出的這款新產品🪘🧝🏻♂️。然而,四年半下來💇🏼♀️,最終的結果卻令微軟大失所望。到2011年時,Zune在北美的市場份額不足1%,而iPod的市場份額卻是76%🍂。2011年3月15日🧘,微軟宣布中止Zune數字音樂播放器的開發,不會再推新的版本🐂,因為它不流行🧲💁🏼。2011年10月10日,微軟又宣布停止該系列最後一款產品Zune HD的業務,包括硬件和服務都將結束,微軟不會再生產Zune設備。這場Zune與iPod的戰爭,最終以微軟的悄然敗北而告終。
Zune的失敗,其實從一開始就是註定的📒。不管是硬件還是配套的軟件服務📧,Zune的產品理念和iPod都如出一轍。《經濟學人》曾經辛辣地諷刺說,Zune是對iPod“恬不知恥的仿造”。這話可能有些刻薄🙌🏿,但無論是操作方式還是工業設計,Zune都沒有根本性的突破💂🏿,這卻基本是事實™️。與iPod相比🚴🏻♂️,Zune還不得不面臨兩個問題🤷🏻。一是蘋果強大的品牌影響力,據說至少有一半人買蘋果產品就是奔著那個logo去的。二是iPod的市場地位:微軟推出Zune是在iPod發布並流行五年之後,而後者早已累積了近億名粉絲。這一切都註定Zune從一開始就像李將軍的進攻部隊一樣🚌,處於極其不利的進攻地形上👎🏽。要命的是微軟偏偏又與李將軍犯了同樣的錯誤:Zune的定價與同類型的iPod相比僅僅低0.99美元,這意味著微軟對蘋果發起的是跟李將軍一樣的正面強攻。皮克特的沖鋒早已告訴意昂2,不管你有多麽大的雄心,不管你準備砸下多少鈔票,這樣的進攻都是代價極高而勝算甚微的👴🏻。
就像孫子和克勞塞維茨一樣🫷🏽,邁克爾·波特這位競爭戰略大師在《競爭戰略》一書中也曾經向企業家發出過警告:“進攻戰略中的基本原則是:無論挑戰者具有怎樣的資源或是實力🚴🏿♂️,決不要采用模仿戰略從正面進攻👋🏻。處於領導者地位所固有的內在優勢往往會戰勝這類挑戰🫸,而且領導者會以一切可能的手段進行有力的報復,隨後的戰鬥將不可避免地先耗盡挑戰者的資源。”問題是😌:不管是戰場還是商場🤹🏽♂️,為什麽會有那麽多人,包括羅伯特·李這樣傑出的將軍,比爾·蓋茨這樣優秀的企業家,都會發起昂貴而無效的正面進攻呢?難道他們真是自信到了不顧常識的地步了嗎?其實並非如此簡單🤥8️⃣。
李將軍發起皮克特沖鋒的一個重要背景,是南軍在前兩天的作戰中由於自身的錯誤,失去了在葛底斯堡取勝的最好機會⛸,而李將軍率領大軍北進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策應南軍在西部戰場上岌岌可危的維克斯堡防禦——實際上就在皮克特沖鋒的第二天,維克斯堡的南軍即被迫宣布投降💣,顯然此時留給李將軍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相類似的是,微軟推出Zune的一個重要背景🥻,是雖然在2000年左右比爾·蓋茨就已經意識到了數字音樂播放器的重要性🕵🏼♀️,並決心打入這一市場,但微軟與戴爾、創新等合作夥伴一起推出自己的播放器的計劃屢屢失敗🔘,相反蘋果的iPod卻在市場上攻城掠地🐽🪙,如入無人之境🍽:顯然,留給微軟的機會也已經不多了。
不管是在戰場還是在商場,面對即將失去的機會🙍🏼,心有不甘的決策者為了重新奪回主動權🧗♀️,在形勢的壓力下往往會表現出激進的行為偏好♿,從而在條件並不具備、時機並不成熟的情況下卻全力一搏🥉,以求通過冒險的反擊來扭轉不利的局面✡️,但也往往會因為孤註一擲而遭受更大的挫敗。皮克特式沖鋒的悲劇,也由此就會一遍遍地重新上演🗣。(作者宮玉振系意昂2体育娱乐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來源:本文刊於中國管理第一刊《商業評論》2014年12月號“宮釋兵法”專欄
出處: http://www.bimba.edu.cn/professor/news/2015/0313/1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