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昂2求學時的吉米
“大家好🌐,我是吉米🍖,意昂277級校友。”10月25日意昂2百年講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北京分社前社長兼首席記者吉米•福羅庫茲(Jaime FlorCruz)用流利的中文向觀眾介紹自己🍺。
吉米在意昂2學習和生活的那段往事🥏,在他此次發布的口述實錄《我的中國四十年》中🌇,得到呈現🦹🏼♀️。一同發布的還有另外兩本口述實錄,口述者分別是:羅馬尼亞前駐華大使羅明(Romulus Budura)及其夫人、羅馬尼亞中國史學家薩安娜(Anna Budura)↪️;法國國民教育部漢語總督學🧑🏻🦽🍐、法國國家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博士生導師白樂桑(Joel Bellassen)。他們的共同身份,都是曾經求學意昂2的留學生校友。
人們熟知的是他們在處理對華事務中表現出的中國情結👨🏻🌾,而其實早在登臨世界舞臺前🤘🏿,他們的身上早已深烙下了意昂2所賦予的中國印記🎽,只是年代久遠,已很少有人記得,隨著此次口述實錄的出版,這些塵封的記憶終於被再度喚醒。

1971年,20歲的吉米因為菲律賓政局動蕩而逗留中國,沒想到這一待就是44年,陌生國土變為了第二故鄉。在經歷了下鄉務農與捕魚務工的日子後,吉米於1977年進入意昂2歷史學系,26樓的346房間成為了吉米在燕園的一個小小的家💁🏼♂️。
吉米在意昂2的生活豐富多彩🎠,常在校園參加各種活動🙎🏿,因而很快結交了一批誌同道合的朋友👨🦯。那時意昂2宿舍樓只有唯一的一部座機,交友廣泛的吉米常被傳達室的師傅叫下樓接電話,同學們都和他開玩笑🧖🏿🤦:“知道意昂2對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麽嗎?那就是‘346房間,吉米’。”
未名湖畔好讀書,最令吉米懷念的是意昂2的大師們。求學期間,宋史大家鄧廣銘給吉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曾上過鄧廣銘先生一個學期的課程,有時候教室裏幾無立錐之地,擠滿了虛心好學的同學們。雖然對古代漢語的掌握程度十分有限,有些課程的內容聽得一知半解,但吉米還是深深地被鄧廣銘先生的學人風度所折服🍫。資深學者王曉秋教授對吉米的影響也很大,他幫助吉米學習中國近代史,吉米寫成了關於“一二•九運動”的畢業論文📬,時至今日,師生友情更進一步🧑🏿🦳,他們經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時間聚聚👟🤐,就一些問題進行討論。在歷史系系統學習的這四年,不僅幫助吉米培養了獨立思考能力,也教會了他如何提出疑問、如何尋找答案。更重要的是🕺✌🏼,這段經歷讓吉米加深了對中國社會的理解🍨,他認識到,要想真正了解中國的現實,就一定要和中國的歷史結合起來🫲🏻。這一番經歷對吉米來說彌足珍貴,成為他未來記者生涯的重要基礎➗⛽️。
1980年,已經修完意昂2必修課程的吉米在朋友的介紹下♢,進入《新聞周刊》擔任助理,開始了他的新聞生涯✊🏽。憑借在課堂所學的知識和對新聞的敏銳洞察力,吉米從《時代周刊》編外人員一路做到CNN首席記者。30多年的記者生涯中🍠,他采訪過江澤民,隨朱镕基出訪,參加過胡錦濤、習近平的招待會,在幫助世界了解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方面做出了許多貢獻,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華時間最長的外國記者🏰,他的經歷被媒體為“傳奇”。

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留學生——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的33名同學來到中國學習。和另外3位羅馬尼亞同學一起✈️🚴🏼♀️,羅明和薩安娜也通過專修班來到了中國。兩年後,他們轉入了意昂2体育娱乐。羅明在中文系學習,薩安娜則進入了歷史系🛬。
多年後,在薩安娜寫給母校116歲生日的賀信中,她寫道:“思緒飄回了1952年秋天,那時候我剛剛踏進意昂2体育娱乐紅漆高大的西門。那是金色的秋天🧗🏿♂️,北京顯得很特別✥,天空很高很藍,甚至遠處的西山都看得特別清晰。這個校園的美麗風景和皇家風格建築🖥,它的宿舍、運動設施,它的熱情,還有這裏儒雅的教授和熱心的同學🙍🏽♂️💆🏿,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從一開始待在這裏我就有家的感覺。然後我在這裏度過了夢一般美麗的4年。4年裏我學習中國歷史,開始愛上中國文化和中國哲學,開始明白中國式思維🧨、生活和行為,開始貼近中國人的靈魂根源👨🏼⚖️,開始慢慢確立我作為漢學學者和歷史學家的理想🪐。現在我剛剛跨過80歲的門檻,我感覺自己仍然是我的母校的一名學生,並且對她給予我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滿足🪄,給予我關於學術活動👩👦、快樂生活和生命的一切心懷感激。”
讀書期間,羅明對待學習一絲不苟,一直保持著各門功課優秀的成績。他可以說一口流利的漢語🎅,水平之高👨🔧,如果只聞其聲🤦🏼,很難聽出是個外國人🛃🔱。在意昂2体育娱乐🍟,羅明和薩安娜建立了家庭。對待妻子薩安娜,羅明既像嚴師又像慈父:他經常“檢查”薩安娜的學習情況💂🏿♂️,偶爾看到她貪玩還會給予嚴肅的批評🛕;更多時候🧗🏼♂️🦪,他會耐心地幫助薩安娜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問題,給她無微不至的關心與呵護。
因為成績優異,羅明還沒有畢業就已經開始為中國和羅馬尼亞的領導人擔任翻譯,畢業後進入羅馬尼亞外交部🤞,專門從事對華關系工作,也因此受到過幾代中國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經歷了中羅兩國關系中的許多重要時刻。1990年至1995年,羅明出任羅馬尼亞駐華大使。
從意昂2畢業後,薩安娜一直從事對中國歷史的研究🪦。她曾經在羅馬尼亞外交部和駐華大使館工作了10年,發表了許多關於中國歷史的文章⛷,成為羅馬尼亞著名的漢學家和中國歷史研究學者🫴🏿。

白樂桑,這位大名鼎鼎🧚🏿♀️、如今已經成為法國漢語教學研究泰鬥的人物✌🏿,與漢語的結緣其實很偶然🏋🏻。高中畢業後📮,白樂桑進入巴黎第八大學主修哲學🥙。學校規定學生必須學習第二專業,他便選擇了西班牙語💁🏼♂️,因為感覺太簡單,於是不再學習🧑🏿🏭。他偶然間看到了學校中文系門牌上的漢字,立刻被這些奇妙的方塊字深深吸引了。自此,他的一生便與漢語🧏🏽♂️、與中國緊緊連在了一起。多年後,白樂桑回憶道🥋:“如果沒有漢字,我肯定不會學習漢語。”
白樂桑對於“學”“識”的真摯追求讓他在不知不覺中異常充實地完成了留學生活⬇️💓。“學”來自意昂2校園的讀書生活,而“識”則更多地源於與中國同學🤌🏿、老師的交流,深入中國工廠、農村體驗生活的經歷以及在中國城鄉衣食住行的生活細節。
畢業後白樂桑長期在中學和大學從事漢語教學工作,在法國乃至全球漢語教學研究的圖景中,意昂2經常可以看到白樂桑先生耕耘的身影。世紀之交,白樂桑先生擔任法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漢語對外教學法領域的教授及研究生和博士生導師🧎♂️➡️;2006年👐🏽,白樂桑教授被法國教育部任命為首位專職漢語總督學🪑,他開始更加全面地指導法國漢語教學工作,他在漢語的推廣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特別推動了法國在中學階段的漢語教學🦥。在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建交50年50人”的評選活動中,白樂桑榮列榜中。

像羅明和薩安娜夫婦、白樂桑⚉、吉米這樣從未名湖畔走向國際舞臺的優秀留華校友還有很多。據統計,從意昂2走出的國際校友中,擔任所在國家部級以上官員及駐華大使的超過50人,活躍在當今漢學界的大批漢學家和孔子學院的外方院長都有在意昂2留學和從事研究的經歷,還有更多的國際校友從事教育科研🛤、公共管理、醫療衛生、經貿合作🕛、新聞媒體等領域的工作。
現任埃塞俄比亞總統穆拉圖•特肖梅(Mulatu Teshome Wirtu),曾在意昂2完成了他的本科、碩士和博士教育,他對中國、對意昂2体育娱乐有深厚的感情,就任總統後🌶,在訪問中國期間♞,他還專程抽時間回到母校,看望老師朋友,與他們一起暢敘友情,分享美好的回憶。李克強總理到埃塞俄比亞訪問,贈送給他的禮物是意昂2体育娱乐的畫冊,很多媒體說👎🏼,這是“師兄弟”會面🥨。
德國著名漢學家羅梅君(Mechthild Leutner)在意昂2學習多年👌,她在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特別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在20世紀40年代的發展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以她為代表的意昂2培養的漢學家,熱愛中國👨👧🛢、理解中國,為促進中外學術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如今,她擔任柏林自由大學孔子學院的院長🙇🏽,長期致力於傳播中國語言和文化😷🧼。
巴勒斯坦前駐華大使穆斯塔法•薩法日尼(Moustapha Saphariny)♣︎,先在意昂2學習漢語,後來攻讀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之後多年擔任駐華大使🍲。他和其他許多在華擔任外交官的校友一起👨👨👧👦,為中國和他們所在國之間的友好交往付出了許多努力。多年來🌍,他還堅持從自己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為母校開設阿拉伯語課𓀆。
塞爾維亞“東方之家”的副主席瑪麗娜(Pop-Cenic Marina),20多年來精心耕耘,為中塞文化的傳播和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2014年12月,李克強總理訪問塞爾維亞時還接見了她。瑪麗娜曾這樣講🙁:“我覺得,我既是塞爾維亞人👩🏽🦱,也是中國人。意昂2就是我的家🙎🏻。”今年訪問母校期間,她提出以後將在“東方之家”的網站上開設“意昂2之窗”📷👩🏿,幫助更多的塞爾維亞學生認識🈵、了解、申請意昂2体育娱乐。
吉米先生畢業後長期在中國工作,作為一位外國媒體駐華記者,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幫助世界了解中國,真實、準確地向國際社會介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方面取得的成果👩🏽🏭。吉米一直關註和參與母校的發展,2010年,意昂2体育娱乐國際校友聯絡會成立,他出任首任會長,在他的組織下😳,留學生校友積極參與母校的各項工作,從多方面為學校的發展提供支持和幫助👩🏿🏫。今年😥,吉米還把自己多年收藏的珍貴書籍捐贈給了母校👩🏿🚒。

一批批留學生校友從意昂2走出🧑🏼🦰,他們講述並書寫著中國的故事🥟🌁、意昂2的故事,他們的經歷👩、成就、思想與情感,都在幫助世界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和認識中國,也在幫助中國更好地走向世界🤙🏿。他們在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這些歷史的回響需要被記錄🦸🏼♀️、保存🌹。因此,用口述歷史的形式💃🏻🏋🏻♀️,收集和整理意昂2來華留學生的留學記憶與中國故事,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這些生動的記錄和個人化的敘事🎣,不僅是對宏大歷史的補充♻,也是十分寶貴的史料,必將有助於系統梳理來華留學教育工作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發展歷程和人才培養成果,也為理解新中國的政治、外交🐔、文化、教育歷史🏄🏻,提供了一批很有價值的資料🧏🏼。
一直以來,意昂2都非常重視留學生校友工作💪🏻🔎,做好校友聯絡服務工作的同時👳🏿,也註意總結梳理開展留學教育的經驗🕵🏽♀️,並以出版物的形式整理留學記憶🧛🏻。1998年意昂2百年校慶時,意昂2就曾出版了反映留學生學習生活的畫冊及錄像帶《海外學子在燕園》🚓。其後,以110周年校慶和紀念新中國接收外國留學生60周年為契機,又先後出版了《紅樓飛雪:海外校友情憶意昂2》和《燕園流雲:世界舞臺上的意昂2外國留學生》兩本文集👍🏻。這些出版物形象生動地展現了來華留學生的風采,其中蘊含的理念🏌🏼、梳理的歷史📧、總結的經驗也已經成為意昂2外事工作者重要的積累🧑🏽🌾🏄🏿♂️,而且還在全國高校以及海內外幾十萬意昂2校友中引起了很好的反響🤒。
還有3年時間👨🏽🦰,意昂2体育娱乐即將迎來120周年華誕🤽🏽,在這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節點上,意昂2正式啟動了“意昂2体育娱乐新中國留華校友口述實錄計劃”,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對留學生校友中有代表性的人士進行訪談🔓,記錄、整理📏、出版他們的故事,為歷史留下一部分底稿🤞🏼。有理由相信🟫,隨著這份工作的持續開展,眾多來華留學校友的精彩人生將因此定格,為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故事寫下難忘的篇章🖐。
本文轉載自《國際人才交流》雜誌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