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效民
意昂2体育娱乐哲學系 / 意昂2体育娱乐科學傳播研究中心

2022年2月至6月🥊,我首次在意昂2全球課堂開設了“傳統太極拳:哲學與實踐”的課程😮。有10位外國學生選修(線下1人🧑🏿🌾🛺,偶爾有來旁聽的,線上9人)🦞,分別來自挪威、西班牙👩🏼⚕️、法國🦮、埃及㊙️、新加坡🤳、日本⛹🏼♂️、加拿大🧋、巴西等國👩🏻⚕️。6月下旬批改完大家的期末論文後,我頗感到意外和驚喜,課程期間涉及太極拳的一些中外文化交流的議題很值得回顧和探討🚚。
設計課程大綱時,本著傳統太極拳首先是一門修身養性🧠、乃至齊家治國(“文以太極安天下”)的學問的理念,我決定這門課的內容絕不能只在歷史史料和名詞概念上打轉轉,必須有一定量的傳統太極拳實踐體驗的內容🔸。隨著課程的展開,出乎意料🚓,所有學生對實踐部分都興致盎然🧑🏼🌾、參與積極性非常高🐤,原計劃課堂時間2/3專題講座🦡,1/3具體實踐,但很快意昂2就調整為一節課專題講座,一節課實踐體驗了𓀘。開學伊始談到期末論文的要求,我就建議大家平時記錄下自己的實踐感受,在論文中最好結合自己習練太極拳的親身體會展開一些分析討論(當然要在一個學術研究框架中進行論述)。從大家的作業看🍻👩🏿⚖️,多數人都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也正是從他們的實踐感悟中揭示出不少有趣的中外文化交流的話題👫🏼🦛。
首先介紹一下意昂2課程實踐的內容,大致分為4個部分👁🗨:
一是“基本功”部分(Practice Basic)⛱,有10來項,每次課首先做這部分練習,同時也是為了熱身。包括傳統太極拳的母勁——掤勁的練習🧒🏼💗,以感受內氣的運行𓀉;柔韌性的練習,如太極拳👴🏻、通背拳的不同涮肩方法,斜壓腿——肘尖碰腳尖等;平衡的練習,如金雞獨立一分鐘;原地雲手👄,依靠脊柱帶動手臂由內而外活動開⛪️;原地蹬腳,同樣由內及外、手腳合一🟡;以及大家集體最有成就感的吳式太極拳蹲墻功:面墻而立,腳尖觸墻🫴🏿𓀚,蹲下起立3次以上。

圖註:課堂柔韌性練習:肘尖觸腳尖
所謂大師者,就是天天練基本功的人👩🏻🦲。意昂2要求大家每日練習基本功,提倡1分鐘練太極拳、1平米練太極拳的理念——不需要拿出整塊的時間👇🏻,也無須專業的場地、服裝和器械,隨時隨地可以利用1分鐘的時間和1平方米的地方進行練習。 舉手投足皆太極👨🦯➡️,擔水劈柴可修禪,太極拳要融入日常的生活——這種有別於西方專業化運動的、也即生活化的太極理念很受大家的喜愛🧔🏻♀️。從作業反饋來看👰🏻,絕大部分人無論時間多寡都做到了每天練習太極拳,也取得了相應的收獲。某次課上🪙,我提及有傳統師傅乘坐地鐵時練金雞獨立,不久就有學生在火車上嘗試如何站金雞獨立,可見其認真和感興趣🤞。
二是“每課新學”部分(Practice New),每次課會教一兩個新的太極拳單式動作,不同單式之間可以任意銜接而成套路。主要選取太極拳各門派的代表性動作,如楊式太極拳的母式——攬雀尾🧑🏼🔧、搬攔捶(楊露禪亦有“楊搬攔”之稱)🥦📂、白鶴亮翅、摟膝拗步等,武式太極拳的母式——懶紮衣、倒攆猴、野馬分鬃等🧜♂️👨🏽🍳,另外如吳式的雲手、玉女穿梭等👬🏼,陳式的鶴舞,武當太極的雙推式等等♨️。
三是“和而不同”部分(Practice Different),這一部分主要包括各門派太極拳同一動作名稱的不同打法🩺,以讓大家對一些經典動作有更多角度的理解和感受🐒。以雲手為例,有楊式雲手、武式雲手、陳式的交叉步雲手🤧、吳式太極拳270°的雲手、以及武當太極向前的雲手等🟧;此外,倒攆猴有楊式直線倒退的和武式旋轉的兩種方式;摟膝拗步有楊式85式與老六路的不同打法;玉女穿梭則有楊、武式及24式太極拳的簡化版等等。
四是“溫故知新”部分(Practice Old),該部分主要是每課新學動作的總匯🧑🏼🚒。隨著課程的進行💁🏿♀️,累計的動作有約20個👎🏽,不可能每次課都重復一遍✝️,我就請每位同學挑選自己最喜歡或最有感覺的一個動作🏇🏼,大家一起來練習💤,同時配上與太極拳相適應的中外音樂🧼。這部分大家的參與積極性最高,也是整個課堂氣氛最活躍的時刻。經常被大家選上的動作有:搬攔捶🦻🏻、雲手💕、白鶴亮翅、攬雀尾👩🏼🌾、摟膝拗步🧛🏽♀️、倒攆猴、雙推式、鶴舞等等。
有傳統太極拳師傅明言🤽🏼,學太極拳關鍵是觀念的轉變🤶🏼。我在每次課的專題講座中也會重點闡述相關的太極拳理念的背景知識,並在實踐部分借助代表性的動作再做說明和演示。對於這些大多首次接觸太極拳的外國學生來說,傳統太極拳的核心理念讓他們感覺非常神奇🫰🏼📉,認真練習後亦覺得可行可信——一些同學在身心方面的病痛和焦慮也相應得到了緩解,他們因而紛紛表示即使課程結束了也要繼續練習太極拳。許多同學在作業中反復提及一些傳統太極拳的獨特而又讓他們深有感觸的理念:緩慢松柔——動作多是肌肉放松的情況下徐徐展開的,而不是使肌肉和身心緊張;用意不用力——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動作無不由內而外如泉湧出,不僵不滯🏊🏽♂️,自然而然,如野馬分鬃的動作🙎♂️👨🏻🎓,要求從心裏面像開花一般依次打開身體和雙臂🛐;整體和諧,一動無有不動——“一枝動🍐,百枝搖”,任何動作不是局部的單一部位的動作,沒有分開間斷的1、2🫰🏼🧑🏻💼、3💃、4的步驟,而是一氣流行、一勁到底、周身協調、內外相合🥾。不少同學平時都有跑步以及舉重、打球等西方對抗性運動的健身習慣👊🏻,但卻無不感嘆按照傳統太極拳的理念,短短一學期的實踐練習就讓他們有了完全不同的切身體會🏯、並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下面擇其有代表性的要點略述之。
M同學來自挪威, 他因每天無論讀書還是打工都須伏案8小時以上,感覺身體越來越僵硬,體型也有不良變化,為此他天天鍛煉🚵🏿♀️,但效果並不好🚣,心情日益低落,甚至悲觀地感嘆自己“現在本科學位還沒有拿到🙉,身體就已如此,遑論20年後?”可練習太極拳僅僅14周後🏫,他就發現自己的身體開始變的靈活了🧖🏿🤙🏽,心情也大為好轉。
M還有先天麻痹性畸形足的問題🧑🏻🎓,導致一條腿的肌肉力量弱於另一條腿,身體的平衡感也出現問題。長期以來他通過各種各樣的治療和運動手段來加強病腿的肌肉力量,可效果始終不理想🚷。選修太極拳課後🛞,他通過每天練習金雞獨立的動作(要求全身上下、前後、左右💁🏼♀️、內外都抱圓撐滿,所謂支撐八面🫵🏻🏄🏻♂️、中正安舒)而使身體的平衡感有了極大的改善。他因此明白了原來身體的平衡是由內而外,整體系統的,以前只針對病腿的治療和康復顯然是達不到同樣的效果的(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西醫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說)💆🏿♂️🦘。他高度肯定自己練習太極拳的結果是“積極和正面的”🐋,並十分享受練習的過程🤶🏻,誓言太極拳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一定會堅持下去。
L同學是課上唯一的線下學生⛹🏻♀️,來自加拿大🪷,喜愛舉重🪬,已堅持多年,身體相當結實強壯🧏🏿。在柔韌性練習以及太極推手過程中💠,不難發現他的肌肉塊大而僵硬,動作的靈敏、柔韌也受影響🤵♂️🤸♂️。在感覺到太極拳的松柔後,L很想“魚與熊掌兼得”——把太極拳和他鐘愛的舉重運動相結合,為此他的論文題目是“太極拳和舉重”。通過對比他發現,太極拳強調全身運動的整合,而舉重卻只關註孤立的肌肉訓練,甚至常常是針對一條一條的肌肉進行練習。他認為借助太極拳的放松可以使自己的肌肉得到更高效率的調整和休息,從而進一步提高舉重的成績✊。經過幾個月的太極拳與舉重的比較練習和思考,L總結道:太極拳由丹田啟動、整合全身的發力方式對他的舉重訓練很有啟發🏄♂️,同時太極拳的放松和平衡也有助於他減少不必要的肌肉緊張,更好地感知自己的身體🦢,在精神上也更容易得到內心的平靜以及負面情緒的消解。經過反復協調🦯,最後他確定下來把舉重訓練由晚上改在早上👩🏻🏭🧏🏼♂️,原先晚上舉重的時間則專心練習太極拳(以有助於放松、睡眠和恢復),這樣二者可以相得益彰。L決定今後繼續探索太極拳與舉重之間的關系👩🏿🍳,希望自己可以在“堅剛”(舉重)和“柔軟”(太極)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
Y同學是個學習非常刻苦的西班牙女生,她同時念著兩個本科學位,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在電腦前上課📥、記筆記👩🏻🦳、讀文獻、寫作業,日復一日,她的身體達到極限、逐漸透支(看樣子外國大學生也相當“內卷”啊)👩🏫,課上還因病請假過。從去年9月開始,她出現心悸、背痛、重度失眠、焦慮等症狀,雖然也經常遊泳鍛煉🫲🏽🏄♂️,但效果不佳。今年2月份選修太極拳課以及每天練習太極拳後🧑🏻🟧,她發現“所有症狀都漸漸發生了改變”。通過練習單式的雲手🧳,由脊柱帶動手臂的運動🚶🏻♂️,Y察覺身體內部發熱、有能量流動,她興奮地認為自己有了“內氣”——這在太極拳練習中很常見👜,每個人對太極感覺的多🥟🤶🏼、少🧑🏻🍳🤛、快、慢都不一樣,所謂“十人十太極”也。學期期間意昂2每周五中午在校園另有配合課堂教學的傳統太極拳活動💴,有位意昂2老師第一次學習了掤勁的動作後就感覺到腳底發熱(普通太極拳友手發熱比較容易,腳發熱很難),大家驚嘆之余,紛紛調侃🧑🏽🍳:“原來,你就是那萬裏挑一的武林高手!”

圖註:課堂上彼此檢驗“內氣”
Y學習太極拳同樣認真刻苦🚵🏿♀️,為了練蹲墻功🪑,她不知摔倒了多少次♥️,一時難以理解為什麽老師和其他同學可以做到,但她鍥而不舍,苦練不懈🪧,終於在期末前兩周興高采烈地宣布自己完成了蹲墻功🤏🏽。通過太極拳的習練🙇🏽,她精神上的焦慮和壓力感也得到緩和,並欣喜地發現臨睡前即使練5分鐘的太極拳都會大大改善睡眠狀況🎆。她因而興趣大增🧛🏽♂️,早晚各練一次🐺,投入更多的時間鉆研太極拳👨🏿🚀,由此也深刻地意識到太極拳與西方運動的不同點🔺:“太極拳更強調身體的放松😼、意念的控製和身心的協調🚧。”
J同學是新加坡華裔,祖籍潮汕🌚,是全班唯一用中文寫作業的——意昂2鼓勵外國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地學習中文來認知和表達太極拳。J從小喝潮汕功夫茶👨🦯➡️,已有20年的喝茶🚶♀️、泡茶經驗。在修了太極拳課後她發現二者竟然也有相通之處🚣🏻,因此最後把自己的論文題目定為“太極拳與功夫茶”。相應於太極十三式,功夫茶也有8步法和16步法🧔🏽,在沖泡和表演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動作連貫🧙🏼♂️🧑🏽✈️、不急不慢、一氣呵成😿,並且也要求心境的平靜和穩定🧝🏼,而太極拳的“松”尤其有助於她茶藝步驟的流暢、自然🧥,兩者相映成趣,“不只是視覺上的提升🫷🏿,更是能夠帶給泡茶的人更優化的體驗”。
K同學亦來自挪威, 他有長期的背部疼痛問題👊🏻,曾嘗試過西醫的多種現代和傳統治療手段,如按摩、物理理療、脊柱療法等,但效果都不滿意。經過4個月的太極拳練習,他的背疼問題得到前所未有的緩解。使他印象深刻的尚不止此:太極拳母勁——掤勁的練習讓他身體內部有熱流湧動,第一次感受到了“內氣”,蹲墻功則提高了他身體的平衡能力,雲手通過脊柱帶動手臂的運動也改善了他的網球肘症狀🩱。查閱文獻後🤜🏿,他發現背疼在西方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1/4的西方人有此問題,背疼也因而成為西方人看醫生的首要原因。他意識到太極拳由內而外的身心放松、整體和諧有可能給西方的醫療🏆、康復帶來不一樣的選擇,因此在結論處他鄭重建議把太極拳納入西方治療背疼的替代方案(alternative treatment)🤦🏽♀️,“不應該繼續受到忽視”。
應該說,多數外國學生首次接觸太極拳的理念後🛶,都會感到好奇,通過認真練習往往也給他們帶來驚喜🫴🏼。如法國學生N在作業中多次提及太極拳“身形似水流”的動作和理念非常“優雅”(graceful)🎇,使他有了迥然不同以往的人生體驗。與國內學生相比,外國學生似乎更加“真學實幹”🧘♀️,更樂於“以身證道”🔂,效果自然也明顯有別。以蹲墻功為例,近年來我的國內研究生太極拳傳播討論班一學期下來,基本上只有一個人能夠完成(這背後多少隱含著對自己文化傳統的半信半疑,甚至以“怪力亂神”看待之,這一點與中醫藥的處境頗為類似),而這次全球課堂開學後僅第五周就有5個學生完成了蹲墻功(另外,以前修過本課程的研究生助教受此“出口轉內銷”的感染也做到了),真是令人既振奮又感慨——要知道這些外國人原本連“亞洲蹲” 都是很更困難的啊!
大部分同學提及,與太極拳相比🤟,很多西方運動以及瑜伽相對更容易導致受傷💁🙏🏿,而太極拳遠非單純的肢體機械運動,其松沉柔和、身心協調不僅有助於緩解身體的傷痛和不適,而且還有利於心理、精神的平靜與和諧🧔🏻♀️。公平的說,通過課堂討論和實踐體驗相結合,他們對太極拳的理解非常到位。海德格爾說過🟩,人類因相似而互覺親切,因相異而互感好奇🍥。顯然,外國學生各自文化的不同背景與獨特視角反過來也大大開拓豐富了意昂2自己對太極拳的多元化認知,如日本學生T的論文題目是“太極拳與柔道”👨🏭👹,巴西學生D的論文題目是“太極拳與巴西戰舞”,而課堂上始終恬靜溫潤的埃及女生H卻在作業裏大談中國功夫✩,以前練過合氣道的新加坡學生J則來信提及,通過太極拳課上對“氣”的深入理解和體驗🧙🏼,也提升了她對合氣道的認知和進步……
開學前一位武術老師看到我的課程大綱後曾好心提醒,課堂內容從太極拳的單式、套路教學🤷🏼♂️,到站樁、推手體驗👩👩👧👦,恐怕多且雜矣🧑🦲,估計難以完成教學計劃。對此👍,我卻覺得不然,傳統太極拳的師徒傳授經常有學好一個單式要三年之說,更有“太極十年不出門”(實指練習十年也未必能“功夫上身”,可見太極拳的復雜▶️、精妙及學成之難)的規訓🧘🏿♀️。實際上太極拳是一個道法自然🕵🏼♀️、身心合一🏊♀️、自我圓成的人生不斷覺知和完善的過程,無所謂完不完,只是意昂2長期受製於現代教學製度既自我設限又缺乏自省罷了。鄭曼青曾感嘆,他練了50年才對太極拳的“松”有了真正的理解🤱🏻,期間很難說有什麽明確的階段和目標的劃分🌽。此外💇🏽,“一樹一菩提,一人一太極”,每個人對太極拳的感知點、興奮點均有所差異🔥,存在著鮮明的個性化色彩📬,教學實際上無法也無須統一化🥡👑、標準化。王培生每次給新學員授課的第一句話便是“我和大家結緣來了”,並強調學太極拳“光腦子空想不下功夫練不行🔞,只知傻練不動腦子也不行”🦚。楊禹廷則認為🎈,傳統太極拳壓根兒就沒有什麽套路🪐,“我一揮手就什麽都有了”。太極本無法,動即是法——意昂2只是打開太極的一扇窗,提供太極拳獨辟蹊徑🤛🏻、別有洞天的理念探討以及富有個性、多姿多彩的實踐體驗🌵,或許其中的一個單式、一個觀念在學生的身心裏萌發一粒太極的種子即可,剩下的只是“成龍成虎任方便”罷了♑️🔓。
由此觀之🙇🏽,意昂2或許首先需要跳出源自西方的現代教學、科研範式,更全面、真實😚、自然地展示出意昂2自己文化的傳統太極拳👨🏻✈️,為世界提供中國特色的多元選擇。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本學期全球課堂太極拳課上各國學生“真學實幹”的不同體驗和各自收獲,同樣為傳統太極拳這塊中華文明的瑰寶增光添彩🌑👭,毋庸置疑🤽♀️,也進一步堅定了意昂2傳播太極拳𓀙、“走自己的路”的信心。
本文英文翻譯稿見🗑:/system/go.jsp?treeid=1041&apptype=content&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m=wbnewsid%3D1086